四川金金樽酒业有限公司

醉品山河丨把酒言欢迎仲夏

发布时间:2024/07/05 浏览量:

<< 返回列表


     蛙声阵阵,蝉鸣声声。

     稻花如白练,荷花别样红。

     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

     夏至已至,盛夏拉开帷幕。

     古人在消夏方法上,几多雅事。


蛙声阵阵


蝉鸣声声



着衣,薄罗轻纱,举之若无


   “宫衣亦有名,端午被恩荣。细葛含风软,香罗叠雪轻。自天题处湿,当暑著来清。意内称长短,终身荷圣情。”


     “细葛含风软,香罗叠雪轻”说的是衣料质感软若风、轻如雪。罗指经绞有孔的罗衣,多穿于春夏之交,葛是以葛藤纤维编织的葛衣。“自天题处湿,当暑著来清”说的是衣领处的衣料手感滑凉,由此可见古人夏天穿衣,主要是从衣服料子上下功夫了。


      那什么又是纱呢?纱衣,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。上等纱衣,“薄如蝉翼”,五代西蜀花蕊夫人《宫词》里的“薄罗衫子透肌肤”,李清照《点绛唇》里的“薄汗轻衣透”,说的都是纱衣的轻盈通透。



执扇,轻摇小扇,化烦为安


     扇子,在古代拥有很形象很好玩的别称——摇风、凉友。制作扇子的材料有很多,竹、木、纸、羽毛、蒲叶、翡翠等等。


     竹扇是古代寻常百姓家中最常见的,富贵人家则偏爱绢帛做成的扇子,这种扇子使用起来既轻便又优雅。风雅人士甚至会在扇面上写诗作画,极富情趣……



     唐代诗人白居易称赞扇子“盛夏不销雪,终年无尽风”。扇子在文人墨客笔下,似乎变得更有魅力。“云收雨过波添,楼高水冷瓜甜,绿树阴垂画檐。纱厨藤簟,玉人罗扇轻缣。”



纳凉,高卧取冰,林荫消夏


     古代消暑神器,最出名的要属古代版冰箱——冰鉴。内部是双层结构,外层用来放置冰块,内层用来装瓜果、酒水等食品,这样既能起到冰镇效果,又能对食物进行保鲜。冰鲜瓜果之乐,既能消暑,亦能得凉,如杜诗“公子调冰水,佳人雪藕丝”之述,可令人得以管窥“消暑之乐”。


     有些雅士为了逃避夏天的酷热,会选择到山里避暑,在河里泡上一壶酒,一边赏景、一边喝酒。像晋代竹林七贤就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,随性游玩。他们在竹林边铺上席子,冰上美酒,一边赋诗作文,一边喝酒微醺,尽享夏日饮酒清凉之乐。


     明朝文人陈继儒也说:夏天喝酒“宜郊饮”。盛夏时节,呼朋唤友去郊外,走到大自然中去,一边享受林间清爽,一边行飞花令一边畅饮,享受山水之乐,才是情趣!



闲读,静坐读书,诗酒常在


     夏日烦闷,还得从书中得清凉之法,名画书帖写诗吟对,皆为古人精神之寄托,于是看看书,写写诗,抄经仿画,便是清心净气的最好方式。


     笔墨挥洒的时候,心中只有清净,笔走龙蛇,写下悠然时光。不在乎写什么,不在乎画什么,纵横肆意,随心而行。写诗、临帖、摹画,在笔墨晕开的瞬间,心中便是无上清凉,既可养心,又有闲趣


     宋代周邦彦《鹤冲天》写到:“梅雨霁,暑风和。柳乱蝉多,小园台榭远池波,鱼戏动新荷。薄纱厨,轻羽扇,枕冷簟凉深院。此时情绪此时天,无事小神仙。”看窗外池塘涟漪碧波,鱼儿嬉戏引得新荷摇动,一分诗意,二分凉意。



品酒,碧筒饮酒,闲听蝉鸣


     魏晋名士发明了另一种清凉有趣的饮酒习俗,“碧筒饮”,夏天荷叶盛开,取带茎的荷叶,刺穿荷心,使刺孔与空心的荷茎相通。然后,在荷叶中贮满美酒,再将空心的荷茎弯成象鼻状,从茎的末端吸酒,使“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”,名为碧筒杯


     唐代诗人张蠙(pín)则青睐于另一种饮酒解暑方式,“井放辘轳闲浸酒,笼开鹦鹉报煎茶”,夏天把酒放在小院的深井里泡着,想喝的时候拿上来,一边躺着一边慢饮,凉丝丝的酒液滑进喉咙,细细咂摸,避暑品酒两不误,好不畅快


     喝得开心杨万里作诗一首:“似腻还成爽,才凝又欲飘。玉来盘底碎,雪到口边消。”“花外绿畦深没鹤,来看莫惜下邳侯。”



     古人的夏日雅事,着薄罗轻纱,轻摇小扇,林荫消夏,静坐读书,诗酒常在,碧筒饮酒,闲听蝉鸣。几多雅趣,内在宁心静气,胸中自有凉意漾出


     月夜雨落,熏风拂窗,

     浮瓜沉李,新竹绕墙。

     五粮金樽

     愿您身外无闲事,心清身自凉

     遥祝,夏安!
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